3月27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召開“加速沖刺五年成形”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經濟發展部介紹起步區經濟領域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及全年重點工作相關安排。記者在現場獲悉,濟南起步區正加快“成形起勢”步伐,加快推動抓創新、強產業、促發展、優生態,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顯著提升,持續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在頂層設計方面,起步區出臺《起步區碳達峰工作方案》,編制《起步區綠色低碳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5—2029年)》,配套制定《綠色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導則》等文件,為起步區全面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指引。在提速產業升級上,起步區印發《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高效太陽能電池、氫能源等新能源研發與應用為主要業態的大制造產業,產業規模上千億元,打造綠色經濟新增長極。
起步區深化結構轉型,創建智慧能源新示范。當前,都市陽臺二組團等“地熱能+”項目加快建設,供暖面積將達到22萬平方米;光大環保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等項目并網運行,年發電量約4.3億度,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75%以上,新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構建“H”型“骨架”電網,啟動500千伏先行變電站和220千伏萃青、北起等變電站建設,能源骨干網絡加速成型。建成投運國內首座全要素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2024年起步區獲批全省唯一綜合智慧能源試點、全市唯一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試點示范疊加突破。
起步區創新營建模式,大力推進綠色建筑,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達標率100%,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目前,在建綠色建筑約1400萬平方米,竣工約320萬平方米。聚焦重點環節節能降碳,探索推廣建筑師負責制,發展裝配式建筑,試點推行全過程BIM技術應用,逐步建立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服務機制。11個項目被列為山東省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創建項目。
在轄區內,起步區合理規劃布局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三級網絡,形成內外銜接、區域聯動的城市綠道體系。提升新建車站、TOD節點等交通設施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集加油、加氣、加氫、充換電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供應點。鼓勵綠色出行,構建快線、干線、支線等多層次公交網絡,12條公交線路高效運行;首批56輛搭載起步區產氫能電池的商用車上路運行,氫能無人機、氫能助力車完成研制,綠色交通場景愈加豐富。
同時編制《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構建“一河七廊、四澤八苑”的和美藍綠空間格局。高質量打造起步區黃河生態風貌帶,已完成黃河大橋至鳳凰黃河大橋段約11公里風貌帶建設,新增林地62萬平方米、綠道9公里,初步建立了連續的防護林帶,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實施大寺河、青寧溝等系列水系連通工程,強化生態節點保護與修復,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