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促進建材綠色化已成為大勢所趨。作為行業“新寵”,業內對綠色建材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然而行業發展依然存在著痛點、難點,而這些正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突破點。
破除綠色建材高成本誤解
目前,多數民眾對綠色建材產品認知不足,認為綠色建材成本、售價相對傳統建材高很多。實際上,簡單地認為綠色建材成本高,是走入了“誤區”。
北京國建聯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慶濤介紹說,此前,我國將51種產品納入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范圍,按照《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實施方案》要求實施分級認證。據測算,一、二、三星級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別為23~44元/平方米、66~102元/平方米、121~161元/平方米,綜合來看,綠色建材相較傳統建材成本增幅在1%~5%之間,成本過高的說法站不住腳。
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技術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牛凱征,以仿石材料為例介紹。僅從單價看,仿石材料造價確實略高于傳統石材,但仿石材料的重量比真正的石材輕得多,一方面使大樓整體重量下降,另一方面使地下工程量變少,混凝土、鋼筋整體的需求量也會降低。同時,其裝配式的屬性,也能大大節省人工和時間成本。可以說,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考量,采用綠色建材的建筑物綜合成本與普通建筑大體相當,甚至會更低。
近年來,全行業推動綠色建材發展和應用的步伐一直在加快。為降低綠色建材價格,一方面,行業企業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另一方面,各地也在探索政府采購等模式,以量換價,降低綠色建材采購成本。
加大數據庫建設應用力度
武慶濤表示,加大數據庫建設應用力度,首先,可實現責任可追溯。以材料進場環節為突破口,將材料來源數據、入場復檢數據、監理數據等納入采信數據庫管理,使用區塊鏈技術固定證據,明確區分生產廠家、供應商、檢測機構等的主體責任。其次,可保障建材質量,杜絕數據篡改現象。數據庫為建材生產廠家提供一套產品防造假、數據防篡改、去向可追蹤的銷售臺賬系統,臺賬系統中記錄著產品批次信息、來源和去向信息等。最后,可推動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綠色建材使用信息查詢功能可向社會提供建材相關的生產、流通、檢測、使用等信息,有助于凈化建材使用市場環境,建立誠信體系。
數字化賦能建筑業,將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實現“可計算、可采信、可考核、可交易”的精準管理目標。
補足碳排放計算關鍵一環
“目前,已有51個大類350余個小類的建材產品納入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目錄,36家認證機構為1355家建材生產企業發出2850張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牛凱征介紹說。
研究發現,基于碳足跡報告,可以全面、客觀地審視建材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與環境問題。同時,碳足跡聲明及認證作為一種有效的市場促進機制,可以為推動企業開展節能減碳提供積極有效的外部動力。牛凱征建議,建立碳足跡指標體系,推動綠色建材減碳工作。借助質量認證這一成熟的技術手段,在三部門推動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工作基礎上,采信相關碳足跡數據,來有效解決不同產品碳足跡區分度的問題,從而補足建筑碳排放計算關鍵一環,更好地促進綠色低碳建筑的推廣,更高標準地在全社會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如今,大力發展綠色建材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不僅是優選項更是必選項。綠色建材,讓建筑“綠”起來,讓人民生活美起來。(作者:馮路佳,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