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落實雙碳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必答卷”。實現雙碳目標,涉及各個領域的工作。其中,建筑業是減少碳排放的重點領域,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筑全過程涵蓋從建筑材料生產到建筑建設施工,再到建成后的運行等環節。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統計,上述3個階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別為28%、1.0%和21.6%。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約為50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0.6%。因此,建筑業要想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多方發力。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不僅僅是建筑的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方向。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建筑總量持續增長,目前,每年有160億平方米的新建房屋為能源利用率較低的建筑,所以降低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大力發展包含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在內的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發展鋼結構、木結構的裝配式綠色建筑,是最契合碳中和理念的建造方式,符合國家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更有助于建筑業減少碳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也提出了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推進既有建筑綠色低碳改造
與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碳減排的潛力更大。數據顯示,我國既有建筑面積超過660億平方米,且由于建成年代質量標準低、維修不及時等原因,約有60%以上的建筑是不節能建筑,可以說存量建筑是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可以推斷出既有建筑綠色改造是建筑業整體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措施。
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的“東風”,將我國當前大規模的既有建筑改造成為低碳或零碳建筑,將對有效長期控制建筑的碳排放有積極的作用。《“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也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的目標。
加強可再生能源應用
發展以光伏應用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即充分利用城鄉建筑的屋頂空間和其他可接受太陽輻射的外表面等安裝光伏電池,以期解決大規模發展光電時間、空間資源不足等問題。
業內專家表示,據初步測算,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建筑屋頂面積達273億平方米,如果合理利用,年發電量可達2.95萬億千瓦時,占未來我國電力總量的23%。
在城鎮建設方面,經測算,我國城鎮建筑屋頂光伏可開發量為8.3億千瓦時,年發電量可達1.23萬億千瓦時,可滿足城鎮建筑自身30%~40%用電量。
因此,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以屋頂光伏為核心的可再生新型能源系統,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提高綠色建材比重
建材工業是支撐我國城鎮建設的基礎,為改善人居生活條件、治理生態環境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但目前建材工業仍然處于高能耗高碳排放狀態,因此,減少建材工業碳排放量,加大綠色建材在建筑中的比重,對整個建筑業實現雙碳目標有重要作用。
同時,綠色建材也是構成綠色建筑的物質基礎。使用綠色建材,推動建立低碳、環保、節能、高效的綠色建造,可以真正實現建材產業向低碳產業轉型。
要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木竹建材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推廣節能技術設備,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實現節能增效。
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
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建筑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條件。要及時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從財稅支持、價格政策、節能減碳標準、節能低碳標識等方面促進建筑業節能減碳技術的推廣應用。
要用好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用市場化手段開展建筑節能技術認定業務,推行建筑節能環保產業基金,采用建筑節能技術投融資等手段從市場驅動的角度推廣建筑節能減碳新技術。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建筑業的角色至關重要,作為碳排放大戶,建筑業的低碳轉型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相信在各方齊心協力、“同頻共振”下,建筑業一定能夠扭轉“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發展方式,按照時間節點,實現雙碳目標任務。
(作者單位為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來源:中國建設報)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