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市印發《武漢市2022年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任務及工作要點》,工作目標中提出: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全面推廣綠色建筑,推廣應用新型墻材和綠色建材,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發展裝配式建筑……
武漢市2022年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任務及工作要點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新時期建筑方針,緊緊圍繞國家、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和城鄉建設工作要求,以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為目標導向,進一步推動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預拌混凝土(砂漿)方面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產、高效能治理等工作,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二、工作目標
(一)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各區(開發區)新建建筑嚴格執行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100%。全市新增節能建筑不低于2381萬平方米。
(二)全面推廣綠色建筑。各區(開發區)新建民用建筑在設計階段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99%,竣工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不低于90%。全市新增竣工綠色建筑不低于1265萬平方米。
(三)促進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應用。各區(開發區)竣工建筑面積中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占比不低于30%。全市竣工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積不低于985.5萬平方米。
(四)強化預拌混凝土行業治理。各區(開發區)預拌混凝土站點綠色生產達標率不低于95%,具備條件的預拌混凝土站點綠色生產標識取得率不低于80%。
(五)推動預拌混凝土(砂漿)應用。各區(開發區)房屋建筑預拌混凝土應用率100%,中心城區預拌砂漿應用率100%,新城區(開發區)預拌砂漿應用率95%。全市預拌混凝土供應量不低于2959萬立方米,全市預拌砂漿應用量不低于191萬噸。
(六)推廣應用新型墻材和綠色建材。各區(開發區)在建工程新型墻體材料應用率100%,新建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低于30%。
(七)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全市完成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142萬平方米。
(八)發展裝配式建筑。全市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不低于1660萬平方米。
(九)新增建筑節能能力。全市新增建筑節能能力不低于39.3萬噸標準煤。
三、工作要點
(一)進一步提升建筑能效。
嚴格執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建筑節能門窗工程技術標準》(DB42/T1770-2021)等新標準和規范,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21〕47號)、《市城建局關于貫徹執行<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的通知》相關文件精神。
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應用,新建建筑應安裝太陽能系統、地源熱泵系統或空氣源熱泵系統等可再生能源系統,可再生能源建筑系統應與建筑同期設計、同步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全市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不低于10%、太陽能光伏建筑應用不低于23.31兆瓦。
(二)推動綠建高質量發展。
貫徹落實《武漢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市人民政府令第310號)要求,規范建設各方主體責任,強化監管職責。
嚴格執行《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驗收標準》(DB42/T1319),將綠色建筑工程驗收資料納入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資料和工程檔案資料管理。
嚴格落實《武漢市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計劃》(武城建〔2021〕3號)文件要求,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公共建筑強制執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各區新增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不少于2個,其中高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不少于1個。
加快推動超低能耗試點工作,形成試點帶動效應,各區(開發區)新增超低能耗試點項目總建筑面積不低于1萬平方米。
推動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優先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各區(開發區)新建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不低于30%,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用比例不低于50%。
加強綠色建材信息發布工作,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墻保溫工程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21〕47號)相關要求,做好綠色建材產品信息發布。
(三)強化預拌混凝土(砂漿)行業管理水平。
積極做好“兩年行動”行業綜合治理,定期復查“回頭看”,杜絕問題反彈,各區(開發區)開展綜合檢查不少于2次,今年9月前完成綜合治理總結工作。
全面提升綠色生產水平,督促轄區內所有預拌混凝土站點完成綠色生產升級改造。推動轄區內全數預拌混凝土企業申報綠色生產星級評價標識。
加強生產質量行為監管,進一步規范預拌混凝土(砂漿)站點配合比和試驗室管理、出廠檢驗等質量行為,對無質量保障能力的預拌混凝土站點,堅決予以查處。
推動行業高質量集約化發展,對現有質保體系不完善或綠色生產不達標的預拌混凝土站點采取關、停、搬、轉等措施進行整治,并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
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指導轄區內預拌混凝土站點完善內部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申報《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各區(開發區)預拌混凝土站點取得《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數占比不低于80%。
(四)推動裝配式建筑應用。
全市新建民用建筑應按照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規劃、設計和建造,工業建筑優先采用裝配式鋼結構。逐步推進市政基礎設施采用裝配式方式建造。
強化裝配式建筑建設管理,嚴把施工圖設計審查、施工質量安全、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建設單位應組織裝配式建筑裝配率指標專項驗收。逐步推進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施工關鍵崗位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組織開展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申報、評審、認定和驗收工作,加強示范項目的宣傳推介和交流。積極支持產業基地和工程項目申報國家、省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繼續推進武漢市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企業星級評價,做好信息發布和市場引導。
(五)探索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模式。
鼓勵以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推進民用建筑節能改造,暢通部門、事企信息渠道,及時統計既有建筑改造信息。搶抓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機遇,有序推進既有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
(六)加強目標管理及日常監管力度。
按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各區(開發區)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完善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每月及時將相關數據、報表、工作情況進行匯總上報。市城建局每季度對兩項市績效目標(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進行考核和通報,年中和年底對各項目標任務進行綜合考核和通報,并強化目標指導、督辦、考核和結果應用。
通過日常巡查、專項檢查、“雙隨機一公開”等方式,對建筑節能、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預拌混凝土(砂漿)方面開展監督管理,各區(開發區)應進一步加大行政處罰和不良行為公示力度,及時發現問題,通報檢查情況,同時督促整改落實到位。
(七)積極做好宣傳培訓工作。
充分利用互聯網+、新聞媒體、簡報等廣泛宣傳,及時發布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等行業發展最新動態,開展線上及線下多種宣傳形式,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
組織設計、圖審、施工、監理、質監等相關人員開展新政策、新標準、新規范的宣貫學習活動。
組織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用親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方式,講清楚綠色建筑的舉措和益處,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切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