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含綠量”的多少,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含金量”。
6月19日,記者從建設部門獲悉,目前合肥的綠色建筑規模和質量領跑全省,在長三角也穩居“第一方陣”,加速推動了城鄉建設低碳環保轉型發展。
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
包河區BH202105號D地塊商業項目
看看“最高級”綠色房子長啥樣
一座樓房,能減少熱輻射,吸附飄塵,還能產生氧氣,而且超級省電節水,這樣人居環境是不是會讓人心動?
坐落于合肥市濱湖新區的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就擁有類似的多種絕活。該大廈是安徽首個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運營標識的民用建筑,也是合肥現有的最高級別綠色建筑之一,為夏熱冬冷地區的建筑變“綠”提供了樣板。
項目采取多層次綠化,場地綠化、庭院綠化、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等組合起來,讓建筑屋面、垂直外立面穿上“綠衣服”,形成立體包裹。這些綠景,不僅增強了屋頂的隔熱、隔聲效果,起到了吸附飄塵和產生氧氣的作用,還可降低外立面對辦公空間的熱輻射。
大廈內不同區域引用了多種綠色照明技術,針對功能分區合理選擇燈具附件。比如,樓梯間、走廊、前臺大廳等場所根據工作時間自動開啟、閉合照明,吸煙室、衛生間采用人體移動傳感器控制點亮,地下車庫停車位則使用LED感應控制。
此外,積極開發運用可再生能源,實現90%以上的節電率。采用豎直埋管的土壤源熱泵系統,充分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達到室內冬暖夏冷效果。
項目在創造良好的聲、光、熱環境的前提下,極大程度地節約了土地、水、能源、材料等各種資源。根據目前的運營數據來看,每年節電約284.7萬度,節水約2.07萬噸,合計一年下來可節約運行費用約289萬元,具有較高經濟效益。
伴隨著節能環保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建筑“綠”起來,正成為擦亮城市低碳發展的新名片。
所謂“綠色建筑”,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綠色建筑等級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和基本級。
讓更多節能建筑“走進”市民生活
近年來,合肥綠色建筑呈現跨越式增長。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走進”了普通人身邊,不但改變著建造方式、助力節能降碳,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在龍川路與包河大道交口,包河萬象匯(包河區BH202105號D地塊商業)項目今年5月份建成開業,迅速成為區域熱門的商業新地標。
這座新建商業中心不僅提供了良好的購物環境,前不久還登上了2024年安徽省級綠色建筑項目名單,成為本年度合肥唯一上榜的代表項目,綠色建筑級別為二星級,示范面積達到22.9萬平方米。
記者采訪了解到,該項目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用于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等,實現場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5%。室外場地采用透水鋪裝,可以有效控制場地雨水徑流。設置中水回用系統,充分利用非傳統水源進行地庫沖洗。
商業屋頂設置太陽能光伏系統,光伏系統發電量后期用于公區照明或景觀照明。商業餐飲生活熱水采用太陽能集中熱水系統,集熱器位于屋面。衛生器具采用2級節水器具,滿足了商業運營的節水要求。
項目還專門設配備了能耗監測系統,對建筑照明系統、空調系統、動力系統等能耗進行分項電能監測。同時,設置了PM10、PM2.5、CO2濃度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室內空氣品質,讓環境質量可以變得更好。
通過點點滴滴的節能環保細節可以看出來,該商業中心成為省級綠色建筑“典范”是實至名歸,而且還意味著合肥的綠色建筑在應用層面不斷拓展擴大,從大型民生項目、公益性建筑向商業建筑等進一步延伸。
安徽省住建廳的相關人士指出,發展綠色建筑要與建設好房子融合,增加市民們對綠色建筑可感知度低。發展綠色建筑終極目標就是提升建筑品質,提高工程質量,優化居住環境,打造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和好城區。
來自合肥市城鄉建設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合肥累計建成綠色建筑約12380萬平方米。去年,全市民用建筑綠色建筑新開工面積3038.2萬平方米,占新開工民用建筑的100%;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比例從2016年的25%,快速增長到 2023年100%。
率先實施民用建筑節能新標準
綠色建筑的推廣和普及,離不開政策引領,尤其是行業標準及規范的明確。
早在2017年,合肥市就出臺了《合肥市綠色建筑發展條例》,這是國內首個地級市立法的綠色建筑法規,通過立法將綠色建筑發展納入法治化軌道。
2018年,市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合肥市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從規劃到建設再到運營改造各階段工作及任務。2020年,市城鄉建設局專門下文,進一步明確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責任,閉合綠色建筑建設全過程監管。
為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雙碳”戰略,進一步提升建筑節能降碳水平,2024年合肥市又創新政策,計劃年內率先在安徽省實施節能率75%的新建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新標準對建筑屋面、外門窗傳熱系數指標做了大幅提升,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室內環境更舒適、使用費用更低,提升了建筑品質。對于企業來說,在建筑設計、材料選擇、施工技術等方面要采取更加高效節能的策略,有助于推動整個社會向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
綠色建筑規模和質量領跑全省
總體來看,目前合肥的綠色建筑規模和質量領跑全省,在長三角也處于“第一方陣”,加速推動了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綠色建筑行業,涉及房地產開發企業、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相關建筑研究院、行業協會的多種主體。各方合力同行,才能進一步提高建筑人居環境品質。
近年來,合肥從規劃源頭落實綠色建筑發展要求,并納入相應規劃層級管控引導。在詳細規劃編制中針對不同性質用地,逐步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要求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引導各開發地塊落實綠色控制指標、建筑工程在規劃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執行綠色發展標準。
同時,督促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新建商品房銷售中心公示開發項目民用建筑節能信息等內容。要求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約定建筑節能標準,在《商品房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中規范填寫綠色建筑等級、房屋節能情況等信息,推進建筑物節能減排。
為了推動高等級綠色建筑“陣容”壯大,將綠色建筑納入高品質商品住宅規劃建設標準,提高綠色建筑星級。截至目前,通過高品質土地出讓的綠色建筑三星級商品住宅項目超過40個。
此外,從資金支持和激勵手段上,對綠色建筑行業進行扶持。市城建局會同市財政局印發《合肥市促進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實施細則(城鄉建設部分)》,對新建民用建筑達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的,根據建筑面積分別按100元/㎡、150元/㎡、50 元/㎡標準,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獎勵。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