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是絕大部分房企ESG實踐的薄弱環節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傳統房地產建筑行業既面臨嚴峻挑戰,也獲得了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而在此過程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獲得資本市場認可的鑰匙。不過,房企ESG實踐還處于政策合規階段,碳管理是絕大部分房企ESG實踐的薄弱環節。如何進一步提升ESG表現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準確披露碳排信息成關鍵
蘇州市首個實現碳中和的5A級寫字樓——協鑫廣場,通過應用新技術節能降耗、綠電采購等綜合措施,得以抵消2022年度內該建筑產生的2674噸碳排放,成為真正的零碳大廈;國內首棟超15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中建四局科創大廈在建筑外立面設置遮陽板,集成太陽能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整棟大樓使用,預計每年可省電65萬度;北京綠城沁園項目集健康、低碳、節能、綠色、環保于一體,節能率達91%,非傳統水源利用率100%……
上述綠色低碳建筑項目的蓬勃發展,反映出房地產領域正日益重視ESG實踐。對房地產行業來說,整體產業鏈較長,不管是施工環境、建材選用還是產品設計理念,包括后續交付使用和運營,都涉及大量碳排放。在“雙碳”目標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提升ESG能力實現減碳目標正成為企業的“必修課”。
“當前,我國房地產企業的ESG表現雖然逐漸變好,但總體評級仍偏低。房地產企業ESG實踐還處于政策合規階段,ESG信息披露質量有待提高。其中,碳管理是絕大部分房企ESG實踐的薄弱環節。”中國建筑節能協會低碳健康地產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俊鵬說,“很多綠色地產項目融資成本大大低于高碳排項目,綠色金融成為房地產融資新要求,因此準確披露碳排信息成關鍵。”
中國投資協會綠色發展中心主任張青林表示,當前,我國建筑業已進入綠色低碳發展新階段,建筑技術創新必須緊緊依靠金融創新支持,應大力推進ESG理念,形成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新格局。
在江蘇銀行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王磊看來,加大ESG信息披露力度,投入更多資源踐行ESG發展理念,開發商才能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加大可再生能源應用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宜明指出,房地產行業實現低碳目標,一是靠節約化石能源,二是要調整用能結構,加大建筑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事實上,作為消費端的房地產建筑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衡量其環境績效的重要指標。據招商蛇口產品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孟偉表示:“可再生能源應用在建筑減碳中至少應該有一半的貢獻。”
不僅如此,全國首個鉑金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鄉村建筑——“余村印象”,在建筑能效方面表現優異,項目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率達到100%。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可再生能源與碳中和建筑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郭振偉介紹:“這個項目結合儲能裝置,實現了‘光儲直柔’,并配備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監測系統。該項目充分驗證了建筑依靠自身實現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的可行性。”
企業應全面提升自身表現
陳宜明指出,我國房地產行業供需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的供方為主,轉變成現在的需方為主。“房地產行業的轉型出路在于建設高品質住宅。”對此,黃俊鵬也表示認同:“房企要想繼續發展,增強品控能力是關鍵。唯有如此,才能從‘保交付’走向‘高品質’交付。”
那么,如何在下半場勝出,企業該怎么加強自身ESG實踐?在黃俊鵬看來,首先要加強碳管理、提升環境績效,比如,企業要科學開展企業碳盤查和碳規劃,這樣不僅有助于了解自身碳排放水平,識別重點排放業態,識別碳風險,為企業設定科學合理的碳減排目標、制定“雙碳”規劃奠定數據基礎,也能為企業ESG報告碳排放數據披露提供支持。同時,還可以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企業碳管理系統,幫助房企節省碳盤查的龐大開支和人力資源成本。
“還應加強對供應鏈企業碳足跡的管理。”友綠智庫行研總監朱安博說,“通過打造綠色供應鏈,房地產企業可以發揮核心采購作用,帶動鏈上相關企業改進環境績效,持續提升供應鏈的綠色發展水平。”(來源:中國能源報)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